立冬时节,我国多地迎来丰收景象,农业生产再创新高
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,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渐入深秋,金黄的稻谷、饱满的果实、丰硕的蔬菜,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。今年,我国农业生产再创新高,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。
一、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
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。今年,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,达到了历史性的水平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8亿斤,比去年增加288亿斤,增长2.1%。其中,稻谷产量达到5069亿斤,增长1.1%;小麦产量达到3235亿斤,增长0.9%;玉米产量达到6124亿斤,增长3.9%。
这一成绩的取得,得益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,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持续改进。近年来,我国加大了农业科技创新力度,培育了一批高产、优质、抗逆的新品种,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。同时,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,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,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。
二、多地迎来丰收景象
立冬时节,我国多地迎来了丰收的喜悦。在南方地区,稻谷、蔬菜、水果等农作物相继成熟,农民们抢收抢种,一片繁忙景象。在北方地区,玉米、大豆、小麦等作物也迎来了丰收。
在江西宜春,金黄的稻谷铺满了田野,农民们正在忙碌地收割。宜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全市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45亿斤,再创新高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得益于当地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,推广了高效节水灌溉、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。
在四川成都,各类水果纷纷上市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。成都市的农业专家表示,今年成都市水果总产量预计达到100万吨,同比增长10%。这得益于当地政府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,发展特色水果种植,提高了水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。
在甘肃张掖,金黄的玉米地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。张掖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,今年全市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40亿斤,同比增长5%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得益于当地政府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。
三、农业生产方式持续改进
近年来,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持续改进,农业机械化、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,农民们逐步摒弃了传统的生产方式,采用了更加高效、环保的生产技术。
在江苏盐城,农民们正利用无人机进行施肥、喷药等作业。盐城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无人机作业具有精准、高效、环保等优点,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。目前,盐城市已推广无人机作业面积超过10万亩。
在浙江杭州,农民们采用智能灌溉系统进行灌溉。该系统可根据土壤湿度、作物需水量等因素,自动调节灌溉水量,实现精准灌溉。杭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,智能灌溉系统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,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。
四、政策支持助力农业生产
为推动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,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、农业结构调整、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。
一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。我国政府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,不断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,培育了一批高产、优质、抗逆的新品种。
二是完善农业支持政策。我国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支持政策,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,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。
三是加强农业人才培养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人才培养,加强农业技术培训,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生产经营能力。
总之,立冬时节,我国多地迎来丰收景象,农业生产再创新高。这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、农业结构调整、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。在新的征程上,我国农业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,为实现农业现代化、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